敦煌陽關文物景區
發布日期:2021.06.03 分享
陽關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,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區西南70公里處,景區標語:走陽關大道 覽漢唐勝跡。是由漢唐歷史遺跡、大漠自然風光、生態農業觀光以及陽關博物館等景觀構成的具有文化價值型、旅遊觀光型、休閒體驗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區。

陽關文物旅遊區景區名勝薈萃,是敦煌文物分佈最為密集的地方之一。主要有距今二千多年的歷史文物遺址,沙漠綠洲自然景觀和現代人文景觀組成。墩墩山上矗立有漢代烽燧,為景區制高點,被稱為“陽關耳目”。它是陽關的歷史見證。陽關博物館位於景區中心地帶,南距烽燧遺址800公尺,又南有古董灘,陽關遺址即在此灘。東有唐壽昌城及出天馬的漢渥窪池故址。向西南行,絲路南道在群巒疊嶂中蜿蜒延伸。附近的沙漠森林公園林蔭茂密,古木參天,且多暗泉、溪流,潺潺流淌魏。登高遠眺,阿爾金山(古名金鞍山)之皚皚白雪,浩瀚戈壁、蒼茫大漠的宏闊壯麗景色盡收眼底。漢晉墓葬群星羅棋佈,佈滿四周,加之有雄渾壯美的大漠綠洲自然景觀輝映其間,整個景區蔚為壯觀。

今人為之贊曰:“東依敦煌,西接樓蘭,北望玉門,南眺金鞍,天馬故鄉,絲路名關。輝煌再造,文明永傳!”

陽關,始建於西元前1世紀西漢武帝時期,曾是漢唐時期重要的邊塞關隘和最早的海關,為保疆安民、維護西域穩定,保障絲綢之路暢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唐代詩人王維的《渭城曲》“勸君更盡一杯酒,西出陽關無故人”,及歷代文人紛紛吟唱,使陽關成為人們告別故土,告別親人,出征遠遊,表達離情別緒的場所。為了祝福遠行的親友,人們寄希望于陽關道成為廣闊、平坦的“陽關大道”,約定俗成,陽關大道就成為了希望大道、光明大道、康莊大道的代名詞,於是有了俗語“你走你的陽關道,我過我的獨木橋”。

陽關景區現存有漢唐時期的古關、古城、古烽燧、古水源、古道、古塞牆、古墓葬、古陶窯等眾多文物遺址。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文物遺址、承傳發揚敦煌文化,景區內興建了陽關博物館。陽關博物館整體呈現仿漢建築風格,占地約10萬平方公尺,是目前中國大陸西北地方最大的景點式遺址博物館。館藏文物豐富,陳展風格新穎,能夠系統的反映漢唐時期敦煌及陽關的繁華與變遷。


旅遊小貼士
地址:甘肅省敦煌市市區西南70公里
交通:自駕:從敦煌市區出發後往西南方向走,沿途有路標指引前往,車程約40分鐘左右;
   乘車:敦煌市至陽關有柏油馬路相通,可在市區包車前往。

資料來源:甘肅旅遊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