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肅
發布日期:2018.05.22 分享

甘肅

 

甘肅位於大陸西北部,地處中華民族母親河—黃河上游。多元的歷史文化,多類的自然風光,多種的民俗風情,使甘肅成為多彩的旅遊天堂。

走進甘肅,就是回歸歷史;走進甘肅,就是融入西部;走進甘肅,就是實現旅遊夢想。沿著今日的絲綢之路,甘肅走廊已經成為一條名勝薈萃、古跡璀璨、風光壯美、風情濃郁的旅遊景觀長廊。

 

旅遊資源

甘肅旅遊資源得天獨厚,目前已發現各個時代的文物古跡17000處,其中,世界文化遺産2處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2處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5處。“花兒”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之一,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61項、省級名錄666項。敦煌“莫高窟”堪稱世界藝術寶庫,天水“麥積山石窟”被譽為東方雕塑館,夏河拉蔔楞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,武威白塔寺是西藏歸屬的歷史見證,“天下雄關”嘉峪關、“天下道教名山”崆峒山和早於半坡的秦安大地灣遺址、天水伏羲廟等都極具盛名,和政古生物化石群和永靖恐龍足印群堪稱世界瑰寶,武威出土的銅奔馬被作為大陸的旅遊標誌。舞劇《絲路花雨》、《大夢敦煌》飲譽全球,《讀者》雜誌成為大陸發行量最大的期刊。

 

飲食文化

 甘肅的食物原料不僅包括油料作物,澱粉類作物,釀造類作物等,還包括許多名貴的野生作物,如木耳,髮菜等。除植物資源外,甘肅的動物資源也較豐富。比較有特色的有藏羊,蕨麻豬,靜寧雞等。

甘肅的飲食特色從地域上來講可以分成三大塊:以敦煌為代表的西部飲食文化;以蘭州為代表的中部飲食文化;以隴南為代表的南部飲食文化。

甘肅的西部是古絲綢之路,是兩漢時期重要的對外交通要道,所以西部的飲食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很大,有著很濃的“胡風”。西部的很多食物原料都是從外傳入的,如葡萄、苜蓿、胡蘿蔔、胡蒜、胡椒以及許多帶“胡”字的食物及食物原料,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西部飲食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很深。

西部文化的另一個特色是食物種類多。敦煌作為絲路重鎮,其飲食文化是西部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。漢代以後,敦煌極度繁榮,飲食文化也有重大發展,各種外來飲食的流入,使敦煌飲食文化有了很濃的“胡風”。另一方面,敦煌飲食也很繁雜,記載敦煌食物的文獻多達700多種,許多敦煌壁畫中也記載了許多飲食。

敦煌當地人喜食羊、雞、牛肉,對麵食製作尤其講究。有名的有敦煌黃麵,細如龍鬚,長如金線,香味溢口。敦煌的臊子麵,切面講面講究,拌湯鮮美,百吃不厭。敦煌的另一可口小吃是釀皮子,其味辣涼,柔韌爽口。除此之外,敦煌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川味,隨處可以見到麻辣小攤。

以蘭州為代表的甘肅中部是甘肅飲食文化的極大成地,中部的飲食融合了東部與西部的特色。蘭州人以麵食為主食,喜食鹹味與辛辣。蘭州的特產很多,而且都很著名,如百合,蘭州百合潔白如玉,個體肥碩,葉片緊密。蘭州拉麵有極高的知名度,拉麵做法為“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”這其中,清的是湯,白的是蘿蔔,綠的是香菜蒜苗,紅的是辣子,黃的是麵條。除拉麵之外,蘭州較著名的還有三泡台,又稱“蓋碗茶”,包括茶蓋、茶碗、茶船子三部分,其寓意為“天蓋之,茶蓋;地載之,茶船;人育之,茶碗。”

中部的另一著名食物便是定西的馬鈴薯。定西土壤氣候極適合馬鈴薯生長,這裡種出的馬鈴薯形整、質優、儲存期長、澱粉含量高,是眾多甘肅人離不開的食物。

以隴南為代表的甘肅南部,由於地處偏南且臨近四川,再加上隴南地區氣候較為濕潤,從而使得南部的飲食兼有川味和隴南當地特色。隴南人的主食仍以麵食為主,但由於氣候多樣,故而飲食也較繁雜。著名的小吃有洋芋攪團、肉夾饃、米皮、面皮、豆花、蕎麥面、鍋盔等。

 

更多甘肅美圖 >>請點我<<

 

推薦景點